2015琳派400年之壹 宗達 光悅 富二代的逼格
今年是琳派400年,日本各地都有許多琳派相關的展覽,可是一飽眼福。有幸趁著有空閒,走訪了其中三場:位於箱根的岡田美術館展《箱根で琳派 大公開》、位於京都的《琳派 京(みやこ)を彩る》以及,《伊藤若冲と琳派の世界》。
說起400年,其實是個微妙的觀念,因為與其說琳派是個「流派」,相別於狩野、圓山等師徒、宗親相傳的派系、畫派,琳派更接近是一種風格。亦即沒有準確的創始人和傳承,也不是繪師組成,而是社會的中上階層子弟從生活侵染對於美的理解,所沿襲的一種裝飾藝術創作。但既然要被劃歸為派,就還得有名有姓的定義其系譜。第一代本阿彌光悅(本阿弥光悦)、俵屋宗達奠定了其風格,第二代尾形光琳、乾山兄弟創作了大量作品將其發揚光大,第三代酒井抱一不但承續其風格,并將前人作品彙整公告於世,讓「琳派」得以一個系統流派為社會認識。
本阿彌光悅和俵屋宗達活躍於室町時代戰亂結束,社會復甦、萬象更新的慶長年間。政治中心被轉移到江戶,京都則作為商業和文化中心存續。被稱為町眾的工商業者們讓故都一片欣欣向榮。其中富裕的上層町眾開始鑽研學問和藝術,越過之前的武士時代,他們憧憬的是平安盛世時候的貴族興趣,也就是老一套京都奈良的雅文化。與被公家壓制的老沒落貴族一拍即合,颳起了「文藝復興」之風。和歌、和物語,上層町眾對於文化事業的推動也是不遺餘力,其中就有富商角倉素庵(建商+貿易商之子,你懂的!)涉足出版業,借助書法師父本阿彌光悅的書體,又托裝飾裱褙扇繪業者俵屋宗達協助,致力於發行其活字印刷叢書「嵯峨本」。為了讓活字印刷也能保持手寫的流動感,光悅灑脫的行草字型被以兩字、三字合刻到活字塊上印刷,搭配背景用雲母刷製成的色紙,精心製作的裡封和封面。「嵯峨本」可算是當時,也是現世難能一求的逸品。(嵯峨本還有很多未證之處和爭議,不在這裡討論)
也許就是以此合作為契機,因為其後,光悅時而厚重時而纖細的書體,搭配宗達跳脫傳統繪師框架的背景(下繪),不同於當時流行的漢化風格,以和歌和物語為題材,用華麗的金銀泥作為一個重要元素,刷新了人們對有裝飾色紙的和歌繪卷的認識。簡而言之就是,宗達你的個人風格太明顯!配角仿佛有意識的要壓倒上面作為主角的文字似的。但好在主角可是光悅的書法啊!氣勢磅礴!豈容易位。這和諧又衝突,互相激蕩的代表作當屬「鶴下絵三十六歌仙和歌巻」。全長14多米的繪卷,背景是象征吉祥的鶴群,有閒趣玩水的、有展翅而飛的;地面上的金泥,淙淙的流水。我覺得截圖難以表現其令人驚歎的全貌。所以建議還是看看影片。這回在京都的展上一睹真跡,時至今日,銀泥的保存情況仍不錯,故比影片又多了一點華麗和典雅(畢竟拍出來顯黑orz)。
這只是一切的開端。一位是京都老刀鑒定、研磨的分家公子,擅長手工藝也寫得一手好字,一位是出身上層町眾家庭,對畫面構圖和配色有別於時代的裝飾繪師。在戰亂後、江戶封建體制貫徹前極短暫的自由時代碰撞了、並種下了影響後世日本設計的種子。也是必然。而琳派的後繼者即便不身處同一時代,卻「遺傳」了兩位許多特點,尾形光琳、乾山兄弟出身京都富裕的和服布商,酒井抱一是姫路藩主家,鈴木其一是染房。這些並非來自繪師家系,卻因為從小家境富裕,得以接觸各種美術和工藝,在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之後,投身創作。他們的作品超越了當世的傳統派系,以至於形成琳派的特點:就如日本美術史大家河野元昭所說「沒法定義的琳派」就是琳派的定義。(默)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