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歐洲行 維羅納 波爾多 令人驚歎的古物新用
亞洲國家的古蹟常不是圍起來就是「供起來」。這次在歐洲碰到很多時代久遠的古蹟,古物新用,賦予它新的存在意義。我覺得這點,很美好。
維羅納。力與美融合的古城
夏天的藝術季是義大利的盛宴,各種歌劇節、音樂節接踵而至。在古城維羅納,每年六月中到九月上旬,維羅納歌劇節各大戲就要上演, 阿依達、納布科、托斯卡、羅密歐與朱麗葉、卡門……然而不是在什麼氣派的新型歌劇院,而是,古羅馬時期,已經有2000年歷史的維羅納圓形競技場(Arena di Verona)。這次的行程我們有幸拜訪了全三座現在在使用中的古羅馬二層競技場,維羅納、阿爾勒(用來鬥牛)、尼姆(音樂會等)。我想就如同公寓酒店和Airbnb的民宿願意把好東西拿出來給住客使用一般,這也是建築在城市與遊客的「互信」上,千百年的東西一直都是用來使用的,那依然拿來用吧。當遊客都自覺珍惜的時候,也就沒那麼可怕了。令人驚訝的是,這個世界最大(可容納15000人)定期室外公演項目,是從1913年便開始的(當然當時沒這麼多人)。除了戰爭期間停止外,這項活動已經走了一百年。
在被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殉情故事渲染下,維羅納與愛情的關聯性似乎很大(你找遊記,八成會說這個。你到景點,就知道朱麗葉的陽台是不是最擠orz。)但我認為,就如同在競技場內的歌劇藝術一般,維羅納也是一座力與美結合的古城。地處商業要道、作為有戰略意義的重鎮(北有阿爾卑斯山脈、西臨米蘭、南接羅馬、東通威尼斯),從一路被高盧人、羅馬帝國、東哥德王國、倫巴第、義大利、倫巴第城市同盟、神聖羅馬帝國、威尼斯共和國、奧地利到最後回歸義大利,每個時代和文化都在這個城市留下了印記。除了古羅馬建築外,十世紀的地震摧毀或嚴重破壞了一些公共建築於是進行了大規模的羅馬式(或稱羅曼式)改建。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處該是斯卡利傑雷拱門,是在城市同盟掌權的斯卡拉家族的集合墓地。這是一處哥德式的、有天蓋的墓群。哥德式建築其實從未在義大利流行起來,只有角尖拱(相對於羅曼式的圓尖拱)和拱門的哥德風與我們看到許多哥德式的主教座堂有很大區別。
我們在維羅納住的是Airbnb的民宿,房東特別推薦一間冰淇淋店SAVOIA(義大利滿街都是冰淇淋店,看到「Gelateria」就是冰淇淋店,「gelato」就是冰淇淋),說是維羅納最好吃沒有之一。確實很棒!如果要去一試,記得挑那些你沒吃過的味道!
波爾多。充水成池·退水成鏡
作為一個威士忌派,對紅酒無甚大興趣的我原本對於要在波爾多待四天,是一點興趣都沒有。第一天交易所廣場(Place de la Bourse)、聖母教堂、歌劇院、吉倫特派紀念碑(Monument aux Girondin)等都走完,用了一個晚餐,正覺得……嗯波爾多完食。回酒店整理隔日行程要去酒莊,查資料的時候發現類似這張照片,才驚嚇「更!這是什麼,我不是走過怎麼沒看到!」
水鏡廣場(Le Miroir D’eau)。如果看名字瞬間就會了解是怎樣的了。除了冬季防凍外,每天早10到晚10點水池會充水、噴霧,很多人在此玩耍,路過時候總會有一批孩子在水面上興奮的奔跑,而被牽著路過的狗也把主人拽著往水裡沖,尤其是炎炎夏日,沒有人能抵擋噴灑涼水的快意。似乎是波爾多最多歡聲笑語的地方。我們經過的時候正因為是這般景象,所以忽略了其另一層設計。
夜晚,褪去歡笑,回歸寂靜。水池不再噴水,而是反復充水、退水。充滿新古典主義建築的古城區打上了燈。充水時,兩釐米的水面漣漪傳遞著暖色的波光;退水時,極薄的水與光滑的花崗石反射出波爾多面向加龍河的門面。夜半在此散步,我特別喜歡輕軌停靠在這一站,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傳統的法式建築,用一面人工池造就天然反射,呈現的是令人讚歎的美景,和感動。那是今昔、權力與民眾,水乳交融的瞬間。
【部分照片取自網路創用授權,點開大圖有來源標示。如侵犯您權益請來信告知。】
[…] 五漁村、威尼斯和維羅納已於前文敘。以下為路程拾遺及此行義大利總匯。 […]
[…] 波爾多和霞慕尼已於前文敘。以下為路程拾遺及此行法國總匯。 […]